依据2025年版《中国药典》——剥离强度测试仪在水凝胶贴剂质量控制中的合规应用
发布时间:2025-11-17 / 浏览数:4
随着2025版《中国药典》的正式实施,药品包装材料及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迎来全面升级。其中,水凝胶贴剂作为透皮给药系统的重要载体,其粘附性能的量化检测成为保障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环节。剥离强度测试仪作为核心检测设备,通过精准模拟实际应用场景,为水凝胶贴剂的研发、生产及质量监管提供了科学依据。
2025版《中国药典》四部通则“1107 贴剂”中首次将“剥离强度”作为水凝胶贴剂的强制性检测项目,并对其定义、测试条件及限度作出详细说明:
定义:剥离强度是指单位宽度试样在规定条件下从标准基材上以180°角度匀速剥离时所需的平均力,单位为N/cm(牛顿/厘米)。
测试条件:
剥离角度:180°;
剥离速度:300 mm/min;
环境条件:温度(23 ± 2)℃,相对湿度(50 ± 5)%;
贴合方式:使用2 kg橡胶压辊以约300 mm/min速度单向滚压两次;
静置时间:贴合后在标准环境下平衡30分钟;
试样尺寸:宽度(25.0 ± 0.1)mm,长度不少于100 mm;
基材:镜面抛光不锈钢板(表面粗糙度Ra ≤ 0.4 μm)。
限度要求:不同用途的水凝胶贴剂应设定合理的剥离强度范围,通常应不低于0.1 N/cm,且不宜过高(一般不超过1.5 N/cm),以兼顾粘附性与揭除舒适性。
(一)核心检测原理
剥离强度测试仪基于粘接力学原理,通过模拟实际使用中的剥离行为,量化评估水凝胶贴剂与基材(如皮肤模拟材料或离体皮肤)的界面结合强度。其工作流程如下:
试样装夹:将水凝胶贴剂固定于测试平台,另一侧粘贴标准测试基材。
动态剥离:动夹头以恒定速度沿180°方向剥离试样,内置的高精度传感器同步记录力值变化。
数据分析:系统自动生成剥离力-位移曲线,计算最大剥离强度、平均剥离强度及能量消耗等关键指标。

(二)典型检测案例
以某企业研发的水凝胶止痛贴为例,其检测过程如下:
样品制备:裁取25mm×200mm的贴剂试样,确保边缘平整无气泡。
基材选择:采用符合ISO 10993-10标准的皮肤模拟材料,模拟实际使用场景。
参数设置:剥离速度300mm/min,温度23℃,采样频率1000Hz。
结果判定:测试显示,该批次贴剂的最大剥离强度为8.2N/25mm,平均剥离强度为7.5N/25mm,符合药典要求的≥6.0N/25mm标准,但能量消耗曲线显示剥离过程中存在局部突跃,提示需优化胶黏剂配方以提升均匀性。
(一)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
通过精准检测剥离强度,企业能够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,如胶黏剂涂布不均、基材处理不当等,从而优化工艺参数,提升产品一致性。
(二)降低合规风险
药典新规对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剥离强度测试仪的智能化功能,如权限管理、审计追踪等,能够确保检测过程符合GMP规范,避免因数据造假或操作不当导致的合规风险。
(三)推动技术创新
剥离强度测试仪的高精度测量和多功能性,为水凝胶贴剂的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持。企业可通过检测不同配方、工艺条件下的剥离强度,优化产品设计,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新产品。
2025版《中国药典》对水凝胶贴剂剥离强度的规范,标志着我国外用制剂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一步。剥离强度测试仪作为实现该标准的关键工具,其科学、规范的应用不仅保障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,也为新药研发、工艺优化和注册申报提供了可靠数据支撑。